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重大决策部署,按照省、市有关要求,我区开展了《济南市钢城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年)》编制工作,目前已形成草案。为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凝聚智慧和共识,现面向社会各界征询意见。
一、公示时间
2023年7月28日--2023年8月26日,公示时间三十日
二、公示渠道
1.济南市钢城区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gangcheng.gov.cn
2.微信公众号:大美钢城
3.现场公示:府前大街东首小石林公园内规划公示栏
栾家岭公园电子公示屏
三、公众意见提交途径
1.电子邮箱:jngczrzyj@jn.shandong.cn
2.互联网平台:登录济南市钢城区人民政府网站,通过互动交流—调查征集栏目提交意见。
3.联系电话:0531-76880388
4.邮寄地址:济南市钢城区自然资源局 邮政编码:271100
(邮件标题或信封封面请注明“济南市钢城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意见”字样)
钢城区自然资源局
2023年7月28日
一、起草背景和目的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 号),根据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19〕87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鲁政办字〔2019〕105号)、《济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建立健全统一衔接的空间规划体系,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和效率,深化规划体制改革创新,促进多规合一。合理进行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推进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和高水平治理,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及省市对平阴工作的部署要求,支撑《济南市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 年)》落实落地,编制本规划。
二、政策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年修正)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2021年修订)
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19年修订)
4.《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2023年施行)
5.《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08年施行)
6.《基本农田保护条例》(2011年修订)
7.《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年修正)
8.《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2022年施行)
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
10.《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厅字〔2019〕48号)
11.《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2021年印发)
12.《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19〕87号)
13.《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0〕27号)
14.《山东省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导则(试行)》(2019年印发)
15.《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通知》(鲁发﹝2019﹞20号)
16.《山东省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17.《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年印发)
18.《济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年)》
19.《济南市钢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年印发)
20.国家、山东省、济南市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技术规范和政策文件。
三、起草过程
钢城区自2021年3月启动钢城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规划编制,由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山东省地质勘察设计院共同承担,邀请同济规划院开展目标定位、人口城镇化专题研究。在“三区三线”试划阶段共六次向区委区政府、区直部门、街道(功能区)汇报划定成果。在“三线”批复后,2022年9月-2023年1月,与相关部门召开二十余次座谈会,征求规划意见,形成初步成果后,前后三次书面征求各方意见。2023年3月13日邀请山东建筑大学、省规划院、济南大学等专家进行咨询论证,2023年3月17日向区委汇报规划成果,2023年6月14日向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进行专题汇报,2023年7月28日成果进行社会公示。
四、主要内容
(一)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钢城区行政辖区,分为全域和城区两个层次。全域范围为钢城区行政管辖区域,总面积506.42平方公里。城区范围为艾山、汶源、颜庄、里辛街道的集中建设区域。
(二)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近期为2025年,规划目标年为203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三)战略定位:济南市“东强”战略智造先导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引领区、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省会经济圈“鲁中会客厅”。
(四)功能定位:精品钢制造基地、山东省辐射带动鲁中南的“桥头堡”、济南市工业强市的主要承载地和新时代省会城市公园城区与产业社区示范。
(五)空间格局:构建“一带三廊两屏障、一城一街五片区”的总体格局;城区构建“三廊、一核、四轴、六区”的城市空间结构。
(六)规划重点:规划编制践行底线管控与绿色发展、创新引领与动能转换、全域统筹与协调发展、以人为本与共享发展、多规合一与一张蓝图的原则。其规划重点如下:
一是锚定目标,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鲁中会客厅。积极融入省会发展新格局,建成现代化高品质美丽钢城、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的“南翼增长极”,最终实现全面建成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的“鲁中会客厅”。
二是区域协同,融入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落实黄河流域重大国家战略,促进生态、交通、产业、文化等方面实现区域一体化,支撑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
三是空间统筹,优化全域开发保护格局。构建山河交映全域总体格局,统筹明确三条控制线,划定地域特色控制线,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规划分区。
四是高效富美,建设和美乡村农业空间。打造五片区农业生产格局,严格耕地用途管制,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优化村庄空间布局,科学划分村庄类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魅力乡村。
五是筑牢底线,保育青山绿水生态空间。构筑“一带、两屏、九廊”生态安全格局,分级落实生态保护管控体系,加强特色自然资源保护利用,持续推进区域生态修复工作。
六是提质增效,打造魅力宜居城镇空间。构建四级城乡体系,打造重点产业板块,助力工业强市,加大住房保障力度,促进产城融合。
七是宜居宜业,统筹优化城区空间布局。构建“山水融城”的城市结构,提升空间品质,建设公园城市,转变城市印象,打造魅力钢城。
(七)文化传承:塑造钢城特色文化魅力,保护历史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彰显特色资源,塑造魅力城乡风貌,创新旅游发展,促进文旅共同繁荣。
(八)强化支撑:构建高效韧性支撑体系,提高灾害预防能力,保障人居环境安全,融入区域交通网络,加快交通枢纽建设,完善城区路网,构建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体系。
(九)注重实施:完善规划实施保障机制,构建多级传导体系,强化规划实施保障。